Dubbo负载均衡算法
Dubbo提供了多种负载均衡算法,默认采用的是加权随机算法(Random LoadBalance)。 Dubbo的负载均衡算法Dubbo主要提供了以下几种负载均衡策略: 算法 配置值 核心特点 适用场景 加权随机 (Random LoadBalance) random 默认策略。按权重设置随机概率,调用量越大分布越均匀。 通用场景,性能相对均衡的集群。 加权轮询 (RoundRobin LoadBalance) roundrobin 按公约后的权重设置轮询比率,借鉴Nginx的平滑加权轮询算法。 希望请求绝对均匀分布,但需注意慢提供者累积请求问题。 最少活跃调用数 (LeastActive LoadBalance) leastactive 优先调用活跃数低(处理能力更强)的提供者,相同活跃数时加权随机。 处理能力差异较大的集群,实现“能者多劳”。 最短响应时间 (ShortestResponse LoadBalance) shortestresponse 优先选择响应时间短的提供者(基于滑动窗口平均响应时间),相同响应时间时加权随机。 对响应速度敏感的场...
Nginx为什么不提供随机算法
Nginx 在负载均衡算法的选择上,更倾向于那些经过实践检验、性能稳定且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场景需求的方案。虽然纯粹的随机算法不是其内置首选,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考量。同时,Nginx 也提供了其他机制来实现类似随机或更优的分布效果。 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 Nginx 主要负载均衡算法的特点,方便您对比理解: 特性 轮询 (Round-Robin) 加权轮询 (Weighted Round-Robin) 最少连接 (Least Connections) IP哈希 (ip_hash) 随机 (Random) (非Nginx核心内置理念) 内置支持 是 是 是 是 非核心内置 (但有第三方模块或特定版本支持,如 random 指令) 算法原理 将请求按顺序逐一分配给后端服务器 在轮询基础上,为性能不同的服务器配置权重(weight),权重越高分配的请求越多 将新请求分配给当前处理连接数最少的后端服务器 根据客户端IP地址计算哈希值,将同一IP的请求总是定向到同一台服务器 每个请求随机分配给后端服务器 优点 实现简单,开销低,是很好的通用起点 考虑了服务器性能差异,分配更合...
Nginx负载均衡算法
Nginx的主要负载均衡算法及其特点: 算法名称 分类 说明 适用场景 轮询 (Round Robin) 内置 默认算法,将请求按顺序逐一分配给后端服务器 后端服务器性能相近,要求简单公平分配 加权轮询 (Weighted Round Robin) 内置 在轮询基础上,为性能不同的服务器配置权重(weight),权重越高分配的请求越多 服务器硬件配置不一致,希望性能好的服务器处理更多请求 IP哈希 (ip_hash) 内置 根据客户端IP地址计算哈希值,将同一IP的请求总是定向到同一台服务器 需要会话保持(Session Persistence)的场景,解决Session共享问题 最少连接 (Least Connections) 内置 将新请求分配给当前处理连接数最少的后端服务器 服务器处理能力不均或请求处理时间长短不一(如长连接、视频流服务、WebSocket应用),避免服务器过载 通用哈希 (Hash) 内置 根据自定义的键(如 $request_uri)进行哈希计算,将相同键的请求定向到同一服务器 需特定绑定(如缓存服务器提升命中率) fai...
LVS负载均衡算法
LVS的负载均衡算法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,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场景。我用一个表格来汇总它们的主要特点,以便你直观了解: 算法类型 算法名称 关键特点 适用场景 静态算法 轮询 (RR) 均等地轮流分配请求,简单但不考虑服务器实际负载和性能差异 后端服务器性能接近且负载均匀的场景 加权轮询 (WRR) 根据预设的权重分配请求,权重高的服务器获得更多请求 服务器处理能力有明显差异的场景 源地址哈希 (SH) 根据请求的源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,将同一源IP的请求总是发往同一台RS 需要会话保持的应用场景 目标地址哈希 (DH) 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,相同目标IP的请求发往同一RS 缓存服务器场景,提高缓存命中率 动态算法 最少连接 (LC) 将新连接请求分配给当前活动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 服务器性能相近,且连接请求处理时间长短不一(如长连接较多)的场景 加权最少连接 (WLC) LVS默认算法。在LC基础上考虑服务器权重,选择(活动连接数/权重)值最小的服务器 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,需要综合考量连接数和处理能力的通用场景 ...
线上问题处理流程
一、核心原则与心态 保持冷静,数据驱动:切忌盲目猜测。一切结论都应基于日志、监控指标和性能数据。 先恢复,后定位:对于严重影响线上服务的问题(如P0级故障),首要目标是快速止损(重启、扩容、降级、熔断),恢复服务,然后再深入排查根因。 系统性视角:现代应用是复杂的分布式系统。问题可能出现在应用代码、数据库、中间件、网络、操作系统或硬件等任何环节。需要逐层排查。 可观测性是基石:没有完善的监控(Metrics)、日志(Logging)和链路追踪(Tracing),线上问题定位就像盲人摸象。建设好这三大支柱是前提。 二、通用问题定位流程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,逐步收敛问题范围的通用流程。 第1步:问题识别与确认 目标:确认问题的现象、范围和影响。 动作: 收到告警(CPU、内存、磁盘、QPS、RT、错误率飙升)。 用户反馈(页面打不开、功能报错、响应慢)。 查看核心监控大盘:确认是全局性问题还是局部问题?是哪个服务、哪个接口、哪个机房出了问题? 初步判断:是性能问题还是功能问题? 第2步:信息收集与取证 目标:收集一切可能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和现场信息。 动作: 查看日志:迅速查...
MySQL大字段性能与存储问题
主要问题1. 性能问题 内存与缓冲池(Buffer Pool)效率低下:InnoDB的Buffer Pool是核心的内存区域,用于缓存数据和索引,以加速查询。当你执行一个SELECT *查询时,即使你只需要其中的几行和小字段(如ID、名称),MySQL也会将整行数据(包括那个几KB的大字段)加载到内存中。这会迅速耗尽有限的Buffer Pool空间,导致原本可以缓存的常用热点数据(如索引)被“挤出去”,大大降低了缓存命中率,从而拖慢几乎所有查询的速度。 临时表和排序:如果查询涉及到排序(ORDER BY)、分组(GROUP BY)或文件排序(filesort),而MySQL需要基于包含这个大字段的行来进行操作,它可能会在磁盘上创建临时表。磁盘操作比内存操作慢几个数量级,这会导致查询性能急剧下降。 网络传输开销:应用程序执行查询并获取结果集时,这个大数据字段会在MySQL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之间传输,占用大量带宽并增加响应时间。如果应用程序实际上并不需要每次都读取这个字段,这就是巨大的资源浪费。 2. 存储问题 行格式(Row Format)的影响:InnoDB有几种行格式(REDU...
MySQL事务ID超过最大值解决方案
核心思路:预防远胜于治疗在深入方案前,请务必明确:所有事后的“治疗”方案都非常棘手且伴有风险。 真正的重点是通过监控提前预警(例如在ID使用达到50%时就开始告警),从而为你争取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规划优雅的、计划内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危险操作。 如果你的监控系统已经发出警报,以下是具体的应对方案,按推荐顺序排列: 方案一:优雅重启(MySQL 8.0+ 首选方案)这是最安全、最简单的方案,但仅适用于 MySQL 8.0 及以上版本。 原理:从 MySQL 8.0 开始,InnoDB 会在每次服务器正常关闭和启动时自动重置事务ID计数器。重启后,max_trx_id 会被设置为一个新的安全基准值(通常是当前活跃事务ID之上一个足够大的缓冲值),而不是从之前接近溢出的值继续递增。 操作步骤: 选择一个低峰期或计划维护窗口。 正常关闭MySQL服务器(mysqladmin shutdown 或 systemctl stop mysqld)。 再次启动MySQL服务器(systemctl start mysqld)。 检查 @@global.max_trx_id,确认其...
MySQL事务ID最大值
MySQL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事务ID(trx_id)是一个6字节(48位)的无符号整数。这意味着其理论上的取值范围是0到2⁴⁸-1(即281,474,976,710,655)。 这个值来源于InnoDB内部维护的一个全局变量max_trx_id。当一个事务需要分配ID时(例如执行UPDATE、INSERT、DELETE等写操作时),会获取当前的max_trx_id值并将其加1。 为了让你对事务ID有一个快速的全局认识,我用一个表格来总结其核心特性: 特性 值/描述 备注 数据类型 6字节(48位)无符号整数 理论最大值 281,474,976,710,655 (即 2⁴⁸ - 1) 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溢出后的行为 循环复用:达到最大值后,下一个ID将从0开始 溢出带来的主要风险 MVCC可见性规则被破坏,可能导致脏读等数据一致性问题 实际发生的可能性 极低,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对于绝大多数应用场景,几乎可以忽略此风险 推荐的预防措施 监控max_trx_id的增长速度 提前预警,防患于未然 ⚠️ 当事务ID超过最大值当...
MySQL事务ID生成时机
对于需要的事务,其事务ID(trx_id)是在它执行第一条增、删、改(INSERT, UPDATE, DELETE)语句时生成的,而不是在BEGIN或START TRANSACTION开启事务时。 下面我将以最常用的MySQL InnoDB引擎为例,进行详细解释。 详细解释1. 为什么不是开启事务时就生成?数据库为了追求极高的性能和并发度,很多设计都是“按需”和“惰性”的。生成一个全局唯一的事务ID是一个需要“上锁”或使用“原子变量”的操作,以保证其唯一性和递增性,这是一个有成本的操作。 如果事务一开启(比如只是执行了一个BEGIN后跟着几条SELECT查询)就分配ID,但这个事务可能最终只是一个只读查询,永远不会修改任何数据。那么这次ID分配就浪费了,在高并发场景下会无谓地增加竞争。 因此,InnoDB的设计是:先按只读事务来对待,直到它真正需要写入时,才为其“升级”为一个读写事务并分配事务ID。 2. 生成的准确时机当事务执行第一条修改数据的语句(DML语句:INSERT, UPDATE, DELETE)时,会触发以下步骤: 申请事务ID:InnoDB会从全局的事务计数器...
MySQL InnoDB事务实现
InnoDB实现事务主要依赖于以下三大核心技术和一个保证: 两大日志:Redo Log(重做日志)和 Undo Log(回滚日志) 锁机制:实现隔离性的核心 多版本并发控制(MVCC):实现高并发读写的关键技术 ACID特性的具体实现保证 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InnoDB是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实现事务的ACID特性的。 1. 核心组件与技术1.1 Redo Log(重做日志) - 保证持久性 (Durability) 是什么:一种物理日志,记录的是“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”。它是顺序写入的固定大小的循环文件。 为什么需要:如果每次事务提交都直接随机写入磁盘(刷脏页),性能会非常差。Redo Log提供了Write-Ahead Logging (WAL) 机制,即先写日志,再写磁盘。 工作流程: 当事务执行修改操作(如UPDATE)时,InnoDB会先将数据页从磁盘加载到Buffer Pool(内存)中。 在内存中修改数据,这个被修改了但还没写回磁盘的数据页称为“脏页 (Dirty Page)”。 同时,InnoDB会将本次修改的内容顺序写入到Redo Log Buffer(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