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详解
MVCC 是 MySQL(尤其是 InnoDB 存储引擎)实现高并发、高性能的核心机制之一。理解了 MVCC,就理解了 MySQL 事务隔离级别的底层实现。 什么是 MVCC?MVCC,全称 Multi-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,即多版本并发控制。 核心思想: 为了应对高并发,不再让读写操作相互阻塞,而是通过一种“快照”的方式,为每个事务在开始时提供一个一致性的数据视图。 实现方式: 在每一行记录的背后,InnoDB 会保存多个版本的数据(通过 Undo Log 实现)。当不同的事务同时读写同一行时,它们看到的是这行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“快照”,而不是直接操作同一份数据本身。这样就实现了非阻塞的读操作,写操作也只需要锁定必要的行,极大提高了并发性能。 MVCC 的底层支撑:关键概念要理解 MVCC,必须先了解以下几个核心概念: a. 隐藏字段InnoDB 为每一行数据(记录)都添加了三个用户看不见的隐藏字段: DB_TRX_ID (6字节): 事务ID。表示最后一次插入或更新该行记录的事务ID。删除在 InnoDB 内部也被视为一次更新,会设...
Spring @Autowired 匹配机制
Spring的 @Autowired 注解默认是优先按类型(ByType)进行查找的。当容器中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Bean时,它会退回到按属性名称(ByName)进行匹配。 这个设计是为了在保证类型安全的基础上,提供足够的灵活性来处理多个同类型Bean的场景。 详细工作机制让我们分步解析这个过程: 1. 首要策略:按类型查找 (ByType)这是 @Autowired 最核心、最优先的策略。 如何工作: 当Spring容器看到一个带有 @Autowired 注解的字段、构造器或方法时,它会查看需要注入的对象的类型(例如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; 中的 UserService 接口或类),然后在它的应用上下文中寻找唯一一个类型匹配的Bean。 例子:123456@Component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{ @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; // 查找类型为 UserService 的Bean // ...} 只要Spr...
Spring中的设计模式
核心设计模式1. 工厂模式这是 Spring 框架的基石。 模式作用: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,客户端无需关心对象的创建细节,直接从工厂获取。 在 Spring 中的应用: BeanFactory: 最基础的工厂,提供了 IoC 容器的基本功能。 ApplicationContext: 是 BeanFactory 的更高级实现,除了工厂功能,还集成了更多企业级功能(如事件发布、国际化等)。 工作原理: 你通过配置文件(XML)或注解(@Component, @Service 等)定义“零件”(Bean),Spring 容器(工厂)负责根据你的配置装配和提供这些零件的实例。 2. 单例模式 模式作用: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,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。 在 Spring 中的应用: 默认的 Bean 作用域: 在 Spring 容器中,默认情况下每个定义的 Bean 都是单例的。也就是说,容器只会创建该 Bean 的一个实例,所有依赖注入的请求都会返回同一个共享的实例。 好处: 节省了频繁创建和销毁对象的开销,提高了性能。 注意: 因此,开发时需要特别注意单例 Bean 的线程安全...
Spring事务失效
Spring事务失效的本质是 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(@Transactional)基于AOP(动态代理)实现,当你的调用方式破坏了它的代理机制时,事务就不会生效。 核心原理回顾首先,要理解失效,必须知道它如何工作。当你在一个方法上标注 @Transactional 时,Spring会为该Bean创建一个代理对象。当你调用这个代理对象的方法时,代理会在方法执行前开启事务,在方法执行后提交或回滚事务。如果你绕过了这个代理对象,直接调用真实对象的方法,事务增强就不会发生。 事务失效的常见场景1. 事务方法非Public修饰(最常见陷阱之一) 原因: Spring的AOP代理(无论是JDK动态代理还是CGLIB)默认情况下只能对公共方法(public) 进行代理。这是由Spring的AbstractFallbackTransactionAttributeSource类决定的,它在计算事务属性时,非public方法会返回null,导致不会为该方法创建代理事务逻辑。 示例:12345678910111213@Service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{...
Spring事务传播机制
什么是事务传播机制?简单来说,事务传播机制定义了多个事务方法在相互调用时,事务应该如何传播。 比如,你有一个方法 methodA(),它的事务属性是“开启一个新事务”。在 methodA() 中,它调用了 methodB()。那么问题来了: methodB() 是应该在 methodA() 已开启的事务中运行呢? 还是应该无视 methodA() 的事务,自己单独开启一个新事务? 如果 methodA() 没有事务,methodB() 又该如何行为? 事务传播机制就是用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一套规则。它规定了事务的边界如何在方法调用间传递。 核心:7种传播行为(Propagation Behavior)Spring 定义了 7 种传播行为,全部封装在 Propagation 枚举中。它们是理解整个机制的关键。 传播行为类型 说明 Propagation.REQUIRED (默认)【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事务】 -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加入该事务。 - 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则创建一个新事务。 Propagation.SUPPORTS 【支持当前事务,...
Spring事务隔离级别
Spring事务的隔离级别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Spring本身并不实现事务隔离,它只是提供了一个优雅的编程模型,并将事务隔离级别的配置委托给底层的数据源(通常是数据库)来实际执行。 因此,Spring中定义的隔离级别实质上是对标准SQL事务隔离级别的映射和抽象。Spring在 TransactionDefinition 接口中定义了5个隔离级别: ISOLATION_DEFAULT (默认) 含义:使用底层数据库默认的隔离级别。 解释:这是最常用的设置。对于大多数数据库(如MySQL的InnoDB、Oracle),默认级别通常是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 或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。使用此级别可以保证你的应用在不同数据库间有更好的可移植性。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 (读未提交) 含义: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更改。 问题:会导致脏读(Dirty Read)、不可重复读和幻读。 性能:最高。 一致性:最差。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 (读已提交) ...
Spring事务机制
核心思想Spring事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:将复杂多变的事务管理能力抽象成一个统一的平台,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,而不必处理不同数据源(如JDBC, JPA, Hibernate)各自的事务API。 它实现了声明式事务(Declarative Transaction),即通过配置(XML或注解)来定义事务规则(传播行为、隔离级别等),而无需在业务代码中编写繁琐的事务控制代码(如beginTransaction(), commit(), rollback())。Spring在运行时自动将这些规则应用到方法上。 关键组件要实现这个抽象,Spring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核心接口和组件: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(平台事务管理器) 这是Spring事务抽象的核心接口。所有的事务策略(无论是JDBC、JPA还是JTA)都通过这个接口的实现类来完成。 它定义了事务操作的基本方法:getTransaction(), commit(), rollback()。 常见实现类: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: 用于单一的JDBC数据源(使...
Spring Bean扩展点执行顺序
初始化顺序:BeanPostProcessor.before -> @PostConstruct -> InitializingBean -> init-method -> BeanPostProcessor.after销毁顺序:@PreDestroy -> DisposableBean -> destroy-method Spring提供如此多的扩展点,并非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,而更多是出于深思熟虑的设计,每个扩展点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适用场景。 这是一种 “提供多种选择,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和不同风格的开发” 的策略。 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这些扩展点的特殊作用: 1. 分层与关注点分离这些扩展点并非杂乱无章,它们可以被划分到不同的抽象层次: 注解层 (@PostConstruct, @PreDestroy): 作用: 提供最现代、最简洁、与特定框架解耦的方式。 来源: 属于JSR-250 (Common Annotations) 标准,是Java EE(现Jakarta EE)规范的一部分。 优势: 解耦。使用这些注解的代码只是一个纯粹的P...
Spring Bean 生命周期
简单来说,Spring Bean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:实例化 (Instantiation) -> 属性赋值 (Population) -> 初始化 (Initialization) -> 销毁 (Destruction)。 下面我将详细拆解每个步骤,并提供一个流程图帮助你更好地理解。 核心生命周期流程图flowchart TD A[开始创建Bean] --> B[实例化 Instantiation] B --> C[属性赋值 Population] C --> D[初始化 Initialization] D --> E[投入使用] E --> F[销毁 Destruction] subgraph B [实例化] B1[推断构造函数] B2[执行构造函数 new] end subgraph C [属性赋值] C1[依赖注入 DI] C2[处理 Aware 接口] end subgr...
Spring容器启动流程
Spring容器的启动流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精密的装配流水线,其核心目标是根据用户提供的配置元数据(Configuration Metadata),创建、配置并组装应用程序中的对象(Bean),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、可用的应用上下文(ApplicationContext)。 下面我将从宏观流程和核心步骤两个层面,并结合关键的源码接口,来详细解释Spring容器的启动流程。 一、宏观流程概述一个典型的Spring容器(以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为例)启动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大阶段: 容器初始化阶段:为启动做准备,设置环境变量、资源解析器等。 Bean加载与解析阶段(核心中的核心):读取配置元数据,将其解析为容器内部数据结构(BeanDefinition)。 Bean实例化与依赖注入阶段:根据BeanDefinition的信息,通过反射创建Bean实例,并解决其依赖关系。 后处理与完成阶段:执行相关的后处理器,触发生命周期回调,发布上下文就绪事件。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,下图描绘了这个过程的核心步骤与迭代循环: flowchart TD A[...